我瞧着不错
文/小K外传
首先要坦白,对反映北京人,北京生活的影片我向来喜欢,但喜欢并不意味着妥协和宽容。喜欢,是无条件
的接受。从冯小刚的年度系列到卡拉到看车人的七月再到如今的我和爸爸,此类影片总是有着自己的精气神,充
溢于苦情,幽默,底层人物的贫相中,就象京派足球永远是国家足球版图的一部分,它根植于文化土壤深处的特
点并不取决于个别球队的个别场次或是新建球队的首场表现上。
当代京片的特点,我以为,包括对本地语言特点最大程度的挖掘。做的恰当了就能有乐此不疲的效果,至少
对京城以外的多数观众来说。为什么这个影片让观者觉得好像不是描述父女关系,或者进言之为“暧昧”的关系?
一切都源于精辟片语的针锋相对以及人物言行的矛盾中,让你看不出那是一种赞同,还是反对,爱恨与否只在一
念的体会间。这是编导的有意行为,暧昧的是人物语言而不是人物关系。
也许还是个人喜好,对这种平均用力,按时间线来直叙的影片我并不反感,只要故事讲的清楚,哪怕加的旁
白使影片更加淡得一片苍白。生活本身就是苍白的,鲜有波澜,不会像我们长期以来所熟识的西方电影故事一样
被戏剧化地波折拔高了很多。因此,当你每天翻开案头的日记本时,你会觉得有很多波澜新鲜去描绘么?你会认
为自己,一个普通百姓,细小流水般的叙述会同样引起他人的好奇窥视么?明明对自己生活中的平淡厌倦已久了,
却改变不了生活按某种程序进行的方式。想到这层,我便能面对此类看似很“平”的电影,它不过是对最多数人
生活的一种直视,因此也享受到了压力,毕竟不是《生活空间》和《实话实说》这样的固定视角来还原生活的本
质;记录长度的差异也是一个挑战。影片长处,在於其讲述的是我们熟识的社会文化下的生存环境和阶层人物,
因此不必像看欧片日片大师的作品那样,为一种异域文化状态下的隔膜耿耿于怀,看时苦闷懵懂不得其味,却还
不得不表示兴趣。
作为新鲜导演,以自己的视角和口味构建一个女性文体去叙事,徐是大胆的。我们不应该添加更多的个人期待,
因为,期盼只适于大师,而不限于新手,对她这样一个业已出名的演员出身的新导我们是否应该公平些?
剩下的说法留给其他观众吧。
(清韵论坛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