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静蕾和《我和爸爸》
文/luo2003
“……电影的语言一定是你最想说的话,最想做的事、最美好的愿望。”
——摘自《南方都市报》郭江涛“港产片并蒂莲”
这句话让我想起上几个周末观看《我和爸爸》的一些感受。因为它让我对“电影的语言一定是你最想说的话”
这句话深信不已。
让我有所共鸣的小鱼和老鱼父女间的某些感情,在我的现实生活中,并不是来自我和我爸爸的感情,而是我
与大哥的感情基础让我对此深有感触。与我相差五岁的大哥小学毕业后就出外读书了,他主我在一起生活的时间
是很少的。所以我对大哥最初的了解只是来源于家人和外人对他的评价——优秀。受到这种评价的影响,从小到
人我都视大哥为“偶像”,是我的骄傲,那种敬重又敬畏的感情。
去年9月份,我因工作调动,与大哥重新生活在一起。在这段时间当中,我与大哥的交流并不多。可能是自
己的成长和思想的成熟,又或许是血脉相连的缘故,我单方面了解到大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,还有他一人在外、
不为家人所知的生活。而我在这个过程的心理感受,就像小鱼对老鱼半夜出外赌博的感受和对他后来遭遇的预感,
这种相似的感觉,令我非常惊奇。
其实我对这部影片的关注缘于一直以来对徐静蕾的关注。第一次在《一场风华雪月的事》看到她,吸引我的
是她不同于娱乐圈那种胭脂气的独特气质。我甚至无意识地猜想:“这个女孩子一定会红的。”此后我关注她个
人的动态多于她的作品。后来知道,那独特的气质是她学习了十几年的书法和画画的背景造就的。当听说电影学
院的老师称她有“文化气质”和她要当导演的消息,我为自己最初的猜想感到兴奋。而我的真实感受与她的作品
的思想,相近得让我惊喜。除此之外,让我出乎意料的还有这部作品的主题。本来我以为经常出演言情剧的徐静
蕾,导演的作品主题多半是浪漫的、没有思想负担的男女感情。但“爸爸”的形象和背景,让我开始感觉到影片
呈现出来的现实和淡淡的沉重。通过小鱼与男友对话中男友对老鱼的人格的质疑,还有小鱼、老鱼、男友、三妹
(记不清楚了)四人一起吃饭时的谈话,让我感觉到似乎有些话题需要我们去思考。可惜,我未能清晰的将这些
话题整理成文字表达出来。我又有种预感,“演而优则导”的徐静蕾会比她当演员做得更加出色。
作为一个女生,我想我对徐静蕾的偏爱,可能是因为她给我的整体感觉——非常符合我心目中优秀的女生形
象吧!
(静盟论坛)
|